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:::

公眾史學

  本系另一跨領域的合作則為公眾史學,這樣的理念剛好與近年來教育部所推「高教深耕計畫」,以及高中108課綱中的多元學習、「探究與實作」課程目標,不謀而合。

「公眾史學」(public history)乃本系近年來嘗試結合既有的史學理論、影視史學、口述歷史、博物館學(以校博物館及本系歷史文物館為主,配合其他在地典藏單位)等課程,提出教學與研究計畫。一方面在理論上反省與回應當代歷史理論的發展與學術實踐;另一方面,則探索歷史知識與社會公眾的關係,並尋求更合適的歷史知識溝通模式,為一嘗試結合歷史理論與實務的實驗型計畫。

  初期以反省史學與社會的關係為出發,較關注「歷史與政策」相關議題,並逐漸涉及歷史知識普及,以及史學與產業之間的關係。相關活動則有普及歷史知識的歷史公演(展演)、歷史營(歷史教學)、研習工作坊、服務學習(三):「行動歷史學」(大學部)、大學史/校史計畫 ,並持續關注與投入。

  近年來本系教師頗用心於知識溝通與公眾史學,特別是陳恒安老師的持續開設「公眾史學導論」、「公眾歷史的研究與呈現」、「科技與社會研究導論」等課程,區曣中老師近三年連續開設「數位時代的博物館與歷史溝通」、「科學與公眾:歷史研討」、「科幻、大眾文化與現代科技史」、「科學與公眾關係史導論」、「圖像與科學知識:歷史面向」、「資訊的歷史與哲學」等課程,啟發了學生深入思考知識與社會的諸多複雜面向,也反思專家與大眾面對歷史知識的不同位置及其可能的互動與作用。

  108學年本系深耕計畫「歷史知識的公共化應用」,邀請社團法人臺灣維基媒體協會王則文秘書長、王文岳專案經理、與本系許守泯、楊尹瑄、凃宗呈、許宏彬多位老師,開設課程為「維基融入歷史教學」微學分課程。這是一門以歷史系數位有興趣的教師的專業課程為基礎,搭配維基歷史條目寫作的微學分課程。透過與維基媒體基金會之合作,探索將歷史教學融入維基百科的各種可能、潛力與難題。本課程亦將培育種子學員,進而在系上推動歷史知識的公共化,加強或啟發學生在歷史所學並使之得以與公眾對話。

 

[參與教師]

陳恒安、許宏彬、謝仕淵、楊尹瑄、區曣中、許守泯、凃宗呈、李鑑慧

瀏覽數: